1、手型:紧握掌、张开掌、虎爪掌、非洲爪掌、剑指、锤(拳)。
(相关资料图)
2、1.抱指:四指并拢伸直,拇指弯曲扣入虎口。(图5-1)
3、2、八字掌:虎口张开,拇指和食指组成汉字“八”字,其余三指和食指并拢或可分开。(图5-2)
4、3.虎爪掌:拇指扣在虎口(不近),其余四指并拢,第二、三指骨弯曲(不近指腹)。(图5-3)
5、4.龙爪:五指分开,拇指竖着,其余叫指尖,虎口圆,掌心空。(图5-4)
6、5.剑指:中指和食指伸直并拢,其余三指在手掌中弯曲,拇指压在无名指第一指节上。(图5-5)
7、6.拳击(重击):五指紧卷,拳面要平,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第二节。(图5-6)
8、手法:按掌、握掌、提掌、刺入掌、云掌、旋掌、撞掌、推掌、托掌、插掌、提拳、抓手、抱膝、搅掌。
9、l、按掌:巴宁掌式从上至下按压,贯穿掌心。
10、2、掌托:掌心向上,掌心向上,肩向下,手肘向下,伸掌。
11、3、手掌:手掌向前,手臂向前伸直,快速、有力的通过手掌。
12、4、穿掌:掌心向上,手臂由屈转伸,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,力到达指尖。
13、5、云掌:在头顶或头前,掌心向上,以腕关节为轴向外或向内转动,动作要灵活。
14、6.手掌旋转:以腕关节为轴,手掌由内向外、向上或向下弯曲包裹或水平旋转。
15、7.击掌:手掌向前,指尖向外,一掌或两掌向前弯曲击掌根。
16、8、掌心:掌心向后向下,沿肋骨向下方一侧,高及臀部水平;肩膀下沉手腕塌陷,手臂微微弯曲,力量到达掌根。
17、9.拉掌:(缠)手臂微屈,手掌从身体前方向左或向右旋转,并穿入手掌外缘。
18、10.插掌:手掌向下或斜向插入,刺入指尖。
19、11.推掌:手掌由腰部旋臂向前推,贯穿手掌外缘。
20、12.握掌:展开肘部,将刮臂向外旋转,从前臂和手掌外缘开始,到达前臂和手掌外缘。
21、13.抓手:手臂弯曲,掌心向外,一手掌心向上。借助身体操作,向外画出弧线,达到双手。
22、14.拳击:拳头自下而上猛击,达到拳背。
23、步数:熊步(弓箭步)、鹤步(独立步)、虎步(马步)、鹿步(十字步)、狮步(仆步)、龟步、盘龙步(息步)、麒麟步(随步)、鱼尾纹步(虚步)、含鸡叉步(步)等。
24、l、熊步胯(弓步):前脚微扣,全脚着地,双膝半蹲,大腿近水平,双膝约垂直于脚尖,另一条腿伸直,脚尖斜向前方扣,全脚着地。(图5-7)
25、2.蹲下(马步仰视):双脚左右打开,略宽于肩,脚尖微屈,双膝半蹲,大腿接近水平。(图5-8)
26、3、狮步裆(仆步):一腿全蹲,大腿和小腿紧靠,臀部接近小腿,全脚着地,膝与脚尖稍外展,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,全脚着地,脚尖内扣。 (图5-9)
27、4、盘龙裆(歇步):两腿交叉屈膝全蹲,前脚全脚着地,脚尖外展,后脚前半脚着地,臀部坐于小腿上,接近脚跟。(图5-9)
28、5、鸦雀裆(虚步):后脚斜向前,屈膝半蹲,大腿接近水平,全脚着地,前腿微屈,脚面绷紧,脚尖虚点地而。(图5-11)
29、6、含鸡裆(丁步):两腿半蹲,一腿全脚着地支撑,另一腿收拢,脚尖点地靠近支撑脚内侧。 (图5-12)
30、7、鹿步裆(横裆步):两脚左右开立,约同弓步宽,全脚着地,屈膝半蹲,大腿接近水平,两脚尖正对前方,一腿屈膝半蹲,一腿挺膝伸直。 (图5 -13)
31、8、麒麟步(跟步):一腿屈膝下蹲,另一腿跪地接近地面,两脚间相距约两脚长。(图5-14)
32、9、鹤步裆(独立步):支撑脚直立或微屈,另一腿在体前屈膝提起,高与胯平,脚面绷直。(图5-15)
33、10、跪步:前腿屈膝全蹲,后腿跪落于前脚内侧,但不触及地面,脚跟提起,前脚着地。(图5-16)
34、11、龟形步:后脚斜向前,屈膝半蹲,大腿接近水平,全脚着地,重心落于后脚,前腿伸直,脚尖勾起。(图5-17)
35、步法:上步、退步、撤步、行步、碾步。
36、l、上步:后脚向前迈步。
37、2、退步:前脚向后退步。
38、3、撤步:后脚后退半步,前脚随之后退。
39、4、行步(蹚泥步):两腿微屈,里侧脚向前上步外摆,脚趾扣地,外侧脚脚擦里侧脚向前上步,脚尖内扣,两脚平起平落,轻灵沉稳,身体不得起伏。
40、5、碾步:脚跟做轴,脚尖外展或内扣,或以脚前掌为轴,脚跟外展。
41、肘法:撞肘、压肘。
42、1、撞肘:握拳屈肘,用肘尖顶出,力达肘尖。
43、2 、压肘:屈臂,抬肘经胸前向异侧反臂下压,力达肘尖。
44、腿法:蹬腿、勾踢。
45、1、蹬腿:支撑腿直立或微屈,另一腿挺起前蹬高于腰,劲贯脚跟。
46、2、勾踢:支撑腿微屈,另一腿脚尖勾起,脚跟擦地向前踢出,高不过膝,力达脚尖。
47、发力动作:震脚掳手。
48、身形与身法。
49、1、头:“虚灵顶劲”即“顶头悬”,头顶平,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,保持头顶的平正,有自然虚灵之意。
50、2、颈:自然竖直,肌肉放松,不可紧张,不可偏歪。
51、3、肩:保持松沉,不可耸起,不可后紧或前扣。
52、4、肘:沉坠下垂,不可僵直或扬起。
53、5、胸:微合舒松,不可外挺或内缩,胸部有舒宽的感觉。
54、6、背:舒展拔伸,不可弓背,肌肉向下深沉。
55、7、腰:自然松垂,不可后弓或前挺。
56、8、脊:保持正直,不可左歪右斜。
57、9、臀:注意收敛,不可摇摆或向后突出。
58、10、胯:要松、缩、正,不可左右突出歪扭。
59、11、膝:伸屈自然柔和,不可僵挺。
60、12、脚:十趾微屈抓地。
61、身型身法总要求:体态自然,不偏不倚,俯仰拧裹,旋转放松,周身上下,完整贯穿。
62、眼法:定势时眼平视前方或注视两手,含有伺机而动的意思,动势时手跟相随,做到手法、步法、身法协调一致。神态自然,意识集中。
以上就是武当拳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上一篇 : 襄州:预计亩产800斤!品类丰富的高油酸花生来了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